全国服务热线:13933805421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“钢”需避坑:农村钢结构自建房合同里的5大隐形陷阱
发布时间:2025-04-20 10:08:59 | 浏览次数:

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,钢结构自建房凭借抗震性强、施工周期短、空间可变等优势,成为农村住宅升级的热门选择。然而,这一看似“省心省力”的建房方式,却因合同条款的隐蔽性,让不少农民陷入“钱房两空”的困境。本文将揭露农村钢结构自建房合同中的5大隐形陷阱,助您避开建房路上的“暗礁”。

陷阱一:低价全包≠一价到底

“每平米800元,包工包料包装修”的广告语极具诱惑力,但合同中可能埋着“加价雷”。某村民陈先生与某公司签订的合同中,虽写明“全包价”,但未明确运费、地基处理费、脚手架费等额外支出,导致100㎡的房子最终多收30㎡的钱。避坑指南:合同必须注明“全包价包含运费、地基、脚手架等所有费用”,并要求对方提供每项单价明细,对比3家报价后再签约。

陷阱二:文字游戏:建房合同变“采购单”

一些不良公司利用农民对合同条款的不熟悉,将“建房承包合同”偷换为“采购销售合同”。例如,某企业合同中仅提及“提供钢结构材料及技术指导”,却未明确施工责任,导致后期以“业主未配合施工”为由推卸质量责任。避坑指南:合同需明确施工方“负责地基处理、主体搭建、内外装修”等全流程服务,并要求提供施工团队资质证书。

钢结构别墅15.jpg

陷阱三:材料模糊:以次充好防不胜防

某企业以“Q235B”冒充“Q355B”钢材的案例并非个例。部分合同中虽标注“国标钢材”,却未明确具体型号、壁厚及镀锌层厚度,导致施工方用低标号钢材替代高标号钢材,甚至使用非标角钢、冷弯薄壁型钢等劣质材料。这类钢材抗拉强度不足,长期使用易出现变形、开裂,甚至倒塌风险。


避坑指南:

  • 要求合同中注明钢材型号(如Q355B)、壁厚(如3mm)、镀锌层厚度(如80μm)等关键参数;

  • 明确材料验收标准,约定“材料进场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,业主可随机抽检”;

  • 警惕“低价换劣材”套路,若某公司报价远低于市场价,需警惕其是否在材料上动手脚。

陷阱四:工期陷阱:拖延施工成本翻倍

“90天完工”的承诺在合同中可能沦为空谈。某村民与施工方签订的合同中,虽约定工期为3个月,但因未明确“不可抗力”条款,施工方以“暴雨天气”“材料供应延迟”为由拖延半年,导致村民额外支付6个月房租及3万元利息。
避坑指南:

  • 合同需细化工期条款,明确“每延迟1天,施工方需按合同总价的0.1%支付违约金”;

  • 约定“不可抗力”范围,如暴雨需达到“24小时降水量≥50mm”才可延期;

  • 要求施工方提供“工期进度表”,并设置阶段性验收节点(如基础完成、主体封顶)。

钢结构别墅26.png

陷阱五:质保条款:保修期缩水,售后成空谈

“质保”的宣传语在合同中可能缩水为“1年保修”。某企业合同中虽标注“质保5年”,但未明确质保范围,导致业主在房屋出现漏水、生锈等问题时,施工方以“非质量问题”为由拒绝维修。
避坑指南:

  • 合同需明确质保范围(如主体结构50年、防水工程5年、门窗2年等);

  • 要求施工方提供“质保金条款”,如“总造价的5%作为质保金,质保期满后无息退还”;

  • 警惕“口头承诺”,所有质保条款必须写入合同并加盖公章。

案例警示:村民李先生的血泪教训

2022年,李先生与某公司签订钢结构自建房合同,总价40万元。合同中仅标注“使用国标钢材”,未明确型号,施工方偷换为Q235B钢材;工期约定90天,却因材料供应问题拖延180天;质保期仅1年,房屋建成1年后出现主梁变形。最终,李先生为修复房屋额外花费12万元,而施工方已注销公司,维权无门。

埃菲尔钢结构:让建房合同透明化

在钢结构自建房市场乱象频发的当下,埃菲尔钢结构以“合同透明化”为底线,为农民提供“无忧建房”保障:

  1. 材料全透明:合同中明确标注钢材型号、壁厚、镀锌层厚度,业主查看生产、检测全流程;

  2. 合同范本化:提供由律师审核的标准化合同,杜绝“文字游戏”,让农民看得懂、签得安心。

钢结构别墅01.jpg


钢结构自建房是乡村振兴的“新基建”,但合同陷阱却让农民的“安居梦”变成“维权难”。选择埃菲尔钢结构,不仅是选择一家企业,更是选择一份“合同即承诺”的保障。让每一份合同都成为“护身符”,让每一栋钢构房都成为“安心宅”。